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我和我的乡村丨有一种成长叫扎根
  发布时间:2022-09-15 18:28:21 打印 字号: | |

2008年参加工作后,我一直在前锋区法院机关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21年4月,我来到观阁人民法庭。观阁人民法庭是典型的乡村法庭,老人、儿童、妇女是最主要的当事人群体。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岁月的流逝,生长的力量,情感的交织...


无人赡养的老人

——“我没有钱,没有人接济,没有希望。”

春色缤纷的四月里,我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来到法庭。上班第一天,法庭里的黄桷树嫩芽新绿,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

刚到办公室不久,就听到法庭院子里一阵嘈杂声,一对年过七旬的夫妻哭诉着要起诉他们的子女。老人情绪激动,不停地咒骂着他们的子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家事纠纷案件,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看来一场挑战就在面前。

我将两位老人迎进办公室坐下,一边耐心安抚其情绪,一边记录下关键信息。夫妻二人年逾七旬,共育有四个子女,老两口一起从青丝熬成白发,用辛勤和汗水将孩子们养育成人并成家立业。但子女们却为赡养老人争吵不断,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他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无奈之下,两位老人不得不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立案后,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委会。经了解,案件的症结在于老人万某脾气暴躁,与其二儿媳争吵打架,二儿子陈某林因此拒绝支付赡养费,故与老人的其他子女产生纠纷。为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我分别与老人及其子女进行了单独交流。

“家和万事兴,家庭中最忌讳的就是区别对待。儿媳也是您的家人,您看您与儿媳发生争吵,结果导致与儿子也产生了隔阂,这大可不必。您要做的就是保重身体、放平心态,做好自己、和睦相处。”

“老年人的思想和我们年轻人会有一些代沟,可能会比较啰嗦,喜欢管这管那,但作为子女,没有必要与老人计较,对待老人应该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埋怨和责怪。”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经过一下午的释法明理,最终一家人解开心结,老人表示以后会控制情绪,公平对待二儿媳;陈某林也表示愿意继续赡养父母,并支付了欠付的赡养费。

回家路上,天已渐黑,听着声声虫鸣,终于舒出一口气,这就是我的乡村,烟火气里祥和又宁静。

 

被爱遗弃的少年

——“人群里的那个他,陌生、柔软,有一点孤零,透着些青少年特有的迷茫。”

“毛庭长,我们村里有个娃儿拿刀和他妈妈对着干,想和他爸爸一起生活,能不能变更抚养权?”一天,我接到某村村支书打来的电话。

14岁的少年王某(化名)是一名初中学生,其父母二人在王某未满一岁时离婚,王某跟随母亲生活。此后王某的母亲又经历了几次婚姻,年纪尚小的王某跟随母亲四处辗转。母亲脾气不好,生活不顺时就将情绪发泄至王某身上。不久前,王某的母亲新交了一个男友,但该男友经常殴打王某,导致王某情绪失控,对母亲挥刀相向。家人却认为是王某中邪,喊人到家里做法事,让王某跪着磕头整整一个下午。为此,王某割腕自杀未遂。

此后,王某性格更加孤僻,经常做出自残行为,也不与人交流。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劝慰下,王某表示其愿意和父亲一起生活。但王某的父亲却表示现任妻子反对王某跟随其生活,并且自己的眼睛几乎失明,无能力抚养王某。

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在村委会见到了王某,他躲在村委会楼梯的角落里,瘦瘦小小的个子,看上去只有10岁孩子的身高。看着这个被爱“遗弃”的孩子,我的眼眶湿润了,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这起纠纷。

在我们与村委会、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王某的父亲终于答应从广东回来探视王某。此后,我们又多次到王某家里了解情况,但王某的母亲认为王某由她抚养长大,坚决反对王某跟随父亲生活。我反复向王某父母二人讲解民法典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二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王某带来的伤害,后悔不已。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王某因需休学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休学期间跟随父亲生活。

世间疾苦各有因果,王某的悲剧却源于其父母的无知和无奈。虽然该起案件有了较为圆满的处理结果,但我的心里却依然挂念着那个少年,希望他早日康复、重返校园,去追逐青春的梦想,收获幸福的喜悦。

在偏远的乡村,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普法宣传任重道远。此后,我多次深入村社进行法治宣讲,到校园开展“模拟法庭”和法治课堂,利用法庭开放日为中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为乡村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感情破裂的夫妻

——“婚姻需要两个明智的人的不断的培育,关键在于不要自满,要永远去改善你的婚姻。”

陈某和郑某二人婚后一直在东莞市大朗镇进行毛织加工。如今子女都已成年,即将享受退休生活的他们,却因陈某的“真爱”到来而分道扬镳。

“我受够了她的坏脾气和不停的唠叨,我要离婚!”

“离就离!但他背叛了婚姻和家庭,应该净身出户!”

“净身出户不可能!钱是我们一起挣的,我对家庭也是有付出的!”

看到原本恩爱的夫妻因为一方出轨从厌倦到厌恶再到诉讼离婚,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二人离婚态度坚决,只是在财产分配上存在巨大分歧。我试着调解先行,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尽力去调和双方的矛盾。

当时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陈某和郑某所在的大朗镇被封控,无法回来开庭。在反复电话沟通后,陈某同意在财产分配上让步,并与郑某达成离婚协议。我组织双方在四川微法院上进行视频调解,双方通过电子签名对调解意见进行了确认,二人的婚姻关系宣告终结。

夫妻和睦,一家之福。作为法官,我是极不情愿目睹劳燕分飞之哀景,但对于那些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离婚对他们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唯有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依法保护各方权益,也算是对这段婚姻关系的一点弥补。

 

在法庭工作的这一年多,我在一起起案件中感受到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在一次次裁判中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辨明是非曲直之间收获了成长,也找到了基层法官的价值所在,即扎根基层,做人民群众忠实的守护者!

我们在大地上扎根,

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

牵挂、责任和爱。


 
责任编辑:毛红玲 董丽丽
联系我们

地址:

电话: